找到相关内容68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怎么看世界?

    一是显色,即颜色;一是形色,即形状。任何物质现象都是通过显色与形色两个渠道呈现在我们面前,所以,在佛法中将物质现象定名为"色"。 色界天在六欲天之上,欲界天享受的是物欲的快乐,而色界天享受的则是禅悦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975474.html
  • 见护法师: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

    却不能达到心之宁静、满足。人类对真理之渴求,幸福人生之向往,精神层面之提升,道德观念之迷惑,似乎并未因为学术之发达而得到圆满的答案。科学未能了解与强调心之知足即是常乐,对禅定禅悦之乐亦茫然不知。而佛法...

    见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0576901.html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对世间种种之欲乐不可执著,而世间众生因为散乱心的缘故,而生起种种烦恼,使众生沉溺于众苦之中不得出离。所以佛弟子应依能予众生快乐的慈心住于净戒之中;并由此住于净戒而所生之禅定最为正确,也能带来真正的禅悦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
  • 明末曹洞殿军--永觉元贤禅师研究

    明末清初的佛教环境 87   一、明末清初佛教的兴盛 87   (一)帝王的崇信与庶民的信仰 87   (二)士人的禅悦与高僧的辈出 91   二、明末清初佛教发展的潜在危机 94   (一...

    范佳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5513982346.html
  •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金代佛教的延续与道教的鼎革

    地民间流行的密教当属金刚界曼陀罗法。另外,金代有北印度哈罗悉利及从弟三摩耶悉利等七人来华弘传密教,曾巡游五台、灵岩诸寺。   净土在金代亦为天下共宗,祖朗、禅悦、广思及居士王子成等人在弘传净土思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882972.html
  • “人间佛教”禅观修学要义

    出发,才能常怀“忘己为人”的无限精进力。这类菩萨行者的典范就是:虽已能修定离欲,但不夹杂急切求脱的自利思想,也不耽溺禅悦之乐,而只是重于烦恼的调伏与心性的锻炼,为利生助人的愿行,奠下深厚的修行基础。 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283155.html
  • 圣一老法师宣讲佛法的要义

    法的乐,禅悦的乐,法喜的乐,一生成佛的乐,极乐世界有种种的乐。无有众苦,但受诸乐,故名极乐。 那我们娑婆世界,又怎么了呢?我们娑婆世界的苦可多了,生老病死苦,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求不得苦、三苦八苦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1425583892.html
  • 巨赞法师书信摘录

    亲近善知识,惟省中函到,亟需返回料理,一切容再拜晤,并拟召集座谈会解决。   谨此布诚。肃颂   禅悦   董鲁安   二十九夕   董鲁安致巨赞法师书   (1950年1月8日)   ...探讨,此则前书提供意见之本怀,幸洞察之,即颂   禅悦   吕澂新自6.2   前惠药方,已托李先生代谢,兹再一次申谢。附与石先生复,请转交。   吕澂复巨赞法师书   (1950年8月4日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2284136.html
  • 论禅与诗

    的,而在实践上,禅趣的表现往往更为广泛。王维、白居易、苏轼等人直接写禅悦感受的诗,自然是以禅入诗的好例?但就如杜甫到四川以后的作品,那种安适闲淡的情趣,自由活泼的生机,体现出某种自然物理,也是一种禅意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784356.html
  • 静海大和尚访谈录

    取长补短。佛说初生的小沙弥不可以轻视,说不准就是大罗汉来应世的啊!   每周带领学僧到念佛堂坐禅很重要,可以让学僧们在禅修中净化身心,感受禅悦和法喜,从而有利于树立信心,为发长远心打下坚实的基础。 ...

    慧伯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7104687812.html